坚定文化自信自强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 发布时间:2023-06-01
- 发布者: 超级管理员
- 来源: 本站
- 阅读量:214
原标题:坚定文化自信自强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提要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长远目标就是要让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更深远,要运用中华文明提炼中国智慧,以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弥合世界各国的文明差异,彰显中华文明的宽广胸襟,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世界各国更好地理解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第八部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高屋建瓴地深入阐述,擘画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蓝图,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1?“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重大理论创新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重大的理论创新。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体现了重大变化,蕴含着深刻含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就是要立足中国的实际,依靠中国人民的力量,突出自身的特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自信自强就是要坚持中华文化主体性,使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创造力和竞争力,从而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只有文化真正自信自强起来,才能真正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这既是一个历史过程的演进,更代表着一种发展方向的坚持,体现了我国文化建设发展的进程和趋势。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坚定文化自信,是从文化认知、文化认同的深层心理出发,全面提升文化自觉,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注入生机活力。坚持文化自强,则是与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强起来”的历程同频共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昌盛。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契合性。
2?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
历史发展进程充分表明,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自信自强为实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前进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只有大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才能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上光明正确的道路。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源头活水。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就是坚持对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自强,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源头活水。具体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的“底气”所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革命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的“豪气”所在。革命文化中蕴含的内在价值和追求,创造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它将中华民族的信仰与党的初心使命共同融入到社会主义文化的血脉中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革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的产物,既有历史的继承性,又与特定的历史时代密切相关。革命文化让近代以来的中国人民重新拾起了坚定文化自信的信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的“志气”所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集中体现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精神追求,始终代表着当代中国发展前进方向的文化。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坚实基础。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就是要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好革命文化、发展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创新发展。我们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才能加快文化转型发展,提高文化选择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中国共产党,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创新者,也是革命文化的直接创造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高扬革命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从被动转为主动,不断坚定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走上这条道路,跟中国文化密不可分。我们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内在的基因密码就在这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基因。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要理直气壮、很自豪地去做这件事,去挖掘、去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因此,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毫无疑问,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
3?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所系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其内涵实质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更强、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更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繁荣、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更深远。从这个意义来说,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就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所系。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更强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首要目标。意识形态主要体现为基本的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要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更强,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让积极、健康、向上、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入人心。
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更高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目标。恩格斯认为文明是“社会的素质”,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更高具体是指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更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目标就是要让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更高,要坚持用文化育人化人,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理想信念教育,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明实践自觉。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繁荣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主要目标。推动文化建设,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繁荣摆在党和国家事业非常重要的位置,深刻回答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长期目标就是要让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繁荣,要服务人民、扎根人民,推出更多深入人民灵魂、引发人民共鸣、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文化产品,厚植文化自信的群众根基;要发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对全国或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示范引领效应。
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更深远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长远目标。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关系到我国的文化安全,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中华文明,避免文化冲突、文化战争的必要手段。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放在一起阐述,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文明沟通民心、以文明塑造大国形象的思路愈加清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长远目标就是要让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更深远,要运用中华文明提炼中国智慧,以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弥合世界各国的文明差异,彰显中华文明的宽广胸襟,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世界各国更好地理解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式现代化。
(周建新,作者系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研究(18ZD01)”的阶段性成果。】